笃行不怠,砥砺深耕,暑期社会实践是青年历练的磨刀石,是拓展视野格局的关键平台,是涵养家国情怀的生动课堂,青年学子们在这个夏天与滚烫的理想相伴,谱写新征程的青春答卷。这个暑假,质量与标准化学院“明鉴食标”实践队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食品标识科普活动,将食品标识知识送进社区、学校和公园,守护百姓“舌尖上的安全。
01 走进社区,科普从身边做起

实践队来到宝龙广场,正式开启了“明鉴食标”食品标识科普之旅。队员们分组行动,过往行人分发精心制作的科普手册,耐心讲解食品标识的重要性和常见误区。

您好,这是我们的食品标识科普手册,里面详细介绍了各类食品标识的含义和作用。”队员们热情地向一位路过的市民介绍道,“您看,这个绿色食品标识,代表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循绿色食品标准,农药、化肥等使用量受到严格控制,更加安全健康。”市民们纷纷停下脚步,认真聆听,有的还拿出手机拍照记录。

02 深入学校,守护孩子们的健康
下沙党群服务中心

实践队走进下沙党群服务中心,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场生动有趣的食品标识科普活动。

“小朋友们,你们知道食品包装上的‘保质期’是什么意思吗?”志愿者小张提问。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,现场气氛热烈。“保质期是指食品在正常保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,过了保质期的食品可能会变质,吃了可能会对身体不好。”小张一边讲解,一边拿出一些过期食品和新鲜食品进行对比展示,让小朋友们更加直观地理解保质期的重要性。
暑期夏令营活动
实践队设计了创意绘画布袋游戏和卡纸制作标识游戏两个互动环节,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加深对食品标识的理解。“我要在布袋上画一个绿色食品标识,这样就能提醒自己买绿色食品。”一位小朋友兴奋地说。

03 走访公园,科普无处不在

实践队来到杭州金沙湖公园,通过分发自制的食品标识科普手册和随机采访等方式,向不同群体传播食品标识知识。

老人家说:原来食品标识有这么多学问,以后买菜、做饭都要多看看这些标识,吃得更放心。
年轻人说:其实食品标识很重要,它能告诉我们食品的成分、生产日期、保质期等关键信息,帮助我们选择更安全、健康的食品。
小朋友说:原来蔬菜标签藏着大学问,知道了怎么挑新鲜菜,以后能帮妈妈选菜啦!

“明鉴食标”食品标识科普活动虽已结束,但科普之路永无止境。团队成员们将带着这份热情与责任,继续前行,为食品安全科普事业添砖加瓦,让食品安全知识深入人心,守护大众健康。